比特派官方下载网站|曾是惊鸿照影来

作者: 比特派官方下载网站
2024-03-08 20:07:20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出自盛唐陆游的《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efd5da0ed1a1.aspx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456篇诗文 ► 70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使能,国之利也。

——《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经·第十章》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李白《临路歌》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增广贤文·上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主道》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微信扫码登录

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

X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e58de98ee39c.aspx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出自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一》

译文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注释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赏析此句写诗人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昔日的甜蜜与今日的悲苦相对比,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可见诗人对爱人的痴情。

完善

原文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依然碧绿的春水,曾经照映出她那么美丽的身影。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参考资料:完善

1、

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5-136

3、

蒋凡 白振奎.名家精注精评本·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2-124

鉴赏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2、

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简析

  这首诗是《沈园二首》中第一首,诗人回忆沈园相逢之事,触景而生的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其当时心境的反映,此句渲染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仍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体现了其对爱情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全诗情调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efd5da0ed1a1.aspx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456篇诗文 ► 70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使能,国之利也。

——《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经·第十章》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李白《临路歌》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增广贤文·上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主道》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微信扫码登录

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

X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曾是惊鸿照影来可以表达什么呢? - 知乎

曾是惊鸿照影来可以表达什么呢?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文学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曾是惊鸿照影来可以表达什么呢?关注者2被浏览33,450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2 个回答默认排序匿名用户死了老婆。发布于 2020-02-27 14:35​赞同 1​​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解清月光还是少年时的月光.​ 关注 放翁的诗浩如烟海,我却偏爱这一句。 南宋的夜色一如既往地深沉,似乎能够吞噬整个世界。山阴故里,茅草屋中,一位鬓发苍苍的老臾躺在床上,目光沧桑,似要穿越山河,抵达中原故土。三五子孙聚于屋内,面有悲色。老人目光渐渐明亮,嘴唇微动,吟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示儿》,而后黯然辞世。 人们都说,放翁即使是死去也仍不能够放得下家国情怀,是最悲情的爱国诗人。我却想到,他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抛却一身英雄气,剩下的未尝不是一腔儿女情长。他最后的默然,或许不是为了家国,只是为她。 四十年来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放翁一生,不负天下,却负了红颜。我想,他瞑目之前,或许又回到了二十岁那年的春天,忆起了唐婉惊鸿一现的身影。他和她,也曾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他曾揭开她的红盖头,同她共饮一瓢酒,许下不离不弃的誓言。结果,终究误了这一生,不免令人长叹。 言归正传,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沈园二首》,全诗如下: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怀念其表妹兼前妻唐婉的诗。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 《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 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 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 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 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其中“曾是惊鸿照影来”意思是说: 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 单看诗意,可以用来文艺地表达对一个女孩的喜爱与赞美,或者是一见钟情的倾慕。 若结合意境,可以用来表达对没有结果的恋情或所辜负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亦或者是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或是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等。 当然,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借此表达别的东西,这就要看你怎么运用了。 以上。注:()中内容摘自网络。编辑于 2022-01-26 13:41​赞同 32​​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沈园二首_百度百科

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沈园二首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宋代陆游诗作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作品名称沈园二首作品别名沈园作    者陆游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剑南诗稿》文学体裁七言绝句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5作者简介作品原文播报编辑沈园二首⑴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⑵,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⑶。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⑷,沈园柳老不吹绵⑸。此身行作稽山土⑹,犹吊遗踪一泫然⑺。 [1]注释译文播报编辑词句注释⑴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⑵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⑶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⑷“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⑸不吹绵:柳絮不飞。⑹行:即将。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⑺吊:凭吊。泫(xuàn)然:流泪貌。 [2-3]白话译文其一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其二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4]创作背景播报编辑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赵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1] [3]作品鉴赏播报编辑整体赏析《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现在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欢喜与永久的悲,那首摧人肝肺之词《钗头凤·红酥手》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自慰。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1]名家点评陈衍《宋诗精华录》:“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陆游作此诗时已七十五岁。四十多年前发生的悲剧,一直啮嚼着老诗人的心。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仍禁不住伤心泪下。” [3-4]作者简介播报编辑陆游像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5]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陆游《沈园》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 陆游诗集 - 品诗文网

陆游《沈园》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 陆游诗集 - 品诗文网

手机访问 | 精选专题 | 网站地图

诗集名句主题诗人诗塾

品诗文网

文章辞赋古诗大全诗词赏析至理名言咏花诗集历史文化阅读写作 世界文学

辞赋名篇

古文观止

散文精选

作品鉴赏

文学评论

遗闻逸事

元曲赏析

散文随笔

文学百科

宋诗精选

骈文经典

诗词入门

诗词评论

诗词人物

大家论诗

诗词研究

元明清诗

汉魏朝诗

诗经鉴赏

千家诗集

杂文鉴赏

名诗鉴赏

陆游《沈园》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2-14 10:10:28

手机版

沈园 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作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时年七十五岁。为追悼发妻唐琬而作,代表了陆游诗的另一方面。陆游个人生活的最大不幸,莫过于与唐琬的婚烟悲剧。据《耆旧续闻》、《齐东野语》等书记载和近人考证,陆游二十岁时与唐婉结合,伉俪相得,然陆母并不喜欢唐婉,迫使二人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陆游三十一岁那年春天,偶与唐婉夫妻相遇于绍兴沈氏园林,得到他们酒食款待。这次见面的结果,是留下了闻名千古的《钗头凤》。据说这次见面不久,唐氏就下世了。四十五年以后,诗人重来沈园,回忆起伤心的故事。又不禁落泪,写下《沈园》二首。《钗头凤》是游园重逢之作,《沈园》则是回忆沈园重逢之作;《钗头凤》感伤“人成各”,《沈园》则纯属生死恋;《钗头凤》是盛年之作,而《沈园》是老年之作。在诗中我们看到,四十年梦断香销,沈园的一切都已变了、变得认不出了——“沈园非复旧池台”,连曾装点出满园春色的宫墙柳也变了——“沈园柳老不吹绵”,作者本人也从翩翩少年一变而为鸡皮老翁,然而不变的只是那个感天动地的“情”字。只要人还在,情就不会死——这就是“此生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涵义。桥下春水之所以绿得可爱,只因“曾是惊鸿(出《洛神赋》)照影来”!桥下春水之所以绿得伤心,只因为“曾是惊鸿照影来”!虽则人去桥空,这个“影”却刻在放翁心头,是一辈子磨灭不掉了。一往情深、至死不渝,陆游爱国如此,用情亦如此,“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此言不虚也。

导航:品诗文网 > 诗集 > 陆游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上一篇: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下一篇:陆游《梅花绝句》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猜你喜欢

李益《江南曲》赏析

《他是谁?》诗歌原文赏析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散文赏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熊召政《初登乐游原》诗集

林庚《美 与 力》诗词原文

安庆恩《怎的记忆》原文

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朔梅《故乡的河》散文赏析

莫泊桑《羊脂球》原文

《王昌龄闺怨①》注释、翻译、赏析

聂绀弩《挽云彬》诗词原文与赏析

姜夔《疏影》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韦给事山居》原文、注释

杜甫《兵车行》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观徐州李司空猎·张祜》原文、赏析

由玉泉院到青棵评

汪曾祺《才子赵树理》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懒取名多》辛弃疾词集

最新阅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四》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六》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八》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五》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二》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九》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三》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七》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一》赏析|原文|译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〇》赏析|原文|译解

文章荟萃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黄金错刀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

陆游《长歌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钗头凤》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示儿》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梅花绝句》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沈园》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赏析原文与诗...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精选专题

李煜诗词意象

毛泽东诗词赏析

苏轼诗集鉴赏

爱国诗词集鉴赏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

诗人大全

李白

苏轼

白居易

陆游

王安石

杜甫

孟浩然

韦应物

范仲淹

孟郊

温庭筠

辛弃疾

杜审言

王勃

崔颢

王维

刘长卿

钱起

刘禹锡

元稹

杜牧

许浑

李商隐

林逋

王禹偁

晏殊

梅尧臣

欧阳修

黄庭坚

宋之问

王翰

王之涣

李清照

纳兰性德

陶渊明

李煜

韩愈

柳宗元

柳永

曹操

屈原

李贺

岑参

王昌龄

曹植

杨万里

秦观

晏几道

韦庄

周邦彦

虞世南

贾岛

颜真卿

李隆基

骆宾王

刘戬

李约

张继

岳飞

朱熹

唐寅

罗隐

高适

张九龄

马致远

陈子昂

胡曾

周昙

牟融

曹雪芹

范成大

贺铸

姜夔

卢纶

郑板桥

杜荀鹤

吴文英

龚自珍

周敦颐

姚合

贺知章

于谦

毛泽东

陆九渊

杜秋娘

杨慎

袁枚

祖咏

赵师秀

叶绍翁

王淇

张若虚

李颀

卢照邻

李瞡

蒋捷

李之仪

宋祁

冯延巳

陈与义

陈亮

张孝祥

张元干

刘过

晁补之

臧克家

金昌绪

刘方平

贾至

李益

张籍

张仲素

戴望舒

郭沫若

朱湘

席慕蓉

徐志摩

卞之琳

艾青

杨唤

刘大白

洛夫

冰心

冯雪峰

叶芝

纪弦

顾城

歌德

雷抒雁

普希金

陆龟蒙

韩偓

曾巩

晁端友

汪元量

陈沆

顾况

史达祖

袁去华

李端

司空曙

刘克庄

刘辰翁

蔡伸

元结

常建

谢灵运

文天祥

元好问

朱庆余

丘为

赵以夫

赵令畤

王建

汪曾祺

莫泊桑

冯唐

赵孟頫

王冕

苏彦文

刘希夷

贯云石

周文质

郑光祖

卓文君

徐再思

周德清

卢挚

刘时中

曹松

萧衍

张谓

程垓

曹冠

晁冲之

张耒

周紫芝

李曾伯

赵鼎

高观国

吴潜

张炎

戴复古

沈期

卢仝

叶梦得

刘仙伦

张旭

陈人杰

王沂孙

韩元吉

张先

林庚

严蕊

朱淑真

李涉

刘伶

姚燧

王实甫

司马光

班固

赵佶

黄巢

何逊

泰戈尔

郁达夫

王蒙

哈代

石川啄木

聂绀弩

柳亚子

沈从文

周作人

吴向东

林徽因

余秋雨

朔梅

许地山

白玮

老舍

朱正芳

刘绪贻

熊召政

王政佳

安庆恩

吴淮生

南怀瑾

傅斯年

梁漱溟

郑振铎

钱钟书

高启

陈师道

陈维崧

朱庆馀

张祜

张恨水

苏曼殊

莎士比亚

关于我们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诗词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诗词之美,止于臻美。品诗文网旨在弘扬中华名族的诗词文化,传承我中华文明。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网站动态

提供 全唐诗库,全宋词库,诗词意象,诗集大全,诗词名句,辞章典故,诗人大全

CopyRight © 2016

品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4563号

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赏析-宋代关于沈园鸿影的古诗 - 知乎

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赏析-宋代关于沈园鸿影的古诗 - 知乎首发于诗词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赏析-宋代关于沈园鸿影的古诗学生党也很疯狂聪明的宿舍长~~~~~~~~·原文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赏析宋诗素以言事说理见长,往往喜欢用词来言情而不愿将一段柔肠诉诸于诗。所以综观宋代的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钱钟书《宋诗选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的沈园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陆游二十岁左右时,娶了表妹唐氏。婚后琴瑟和鸣,夫妻相得,十分恩爱。然而,由于唐氏不容于陆母,终于酿成封建社会“劳燕分飞”的爱情悲剧,陆游被迫休掉了他挚爱的妻子。数年后,由于沈园的再次相逢,陆游不能忘情,题词于沈园之壁。不久唐氏即悒郁而逝,陆游为此终生抱恨。晚年时,每每伤情于沈园,不能自已。这两首绝句,是所有沈园诗中写得最为出色的,流传也特别广。因为陆游把这一份终生难忘的悱恻之情,频频写入以沈园为背景的诗中,所以沈园诗简直就是陆游爱情诗的代名词。诗写于庆元五年(1199)春,陆游七十五岁时。第一首侧重绘景,以景寄情。陆游是黄昏时分到沈氏园林的。历尽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沈园,在落日的斜晖中显得特别凄清,再也不见当年全盛时的风采。惟有桥下一汪春波依然翠绿可爱,因为这水中曾留下唐氏临流盼照时的俊美倩影。诗人临水凭吊如见伊人,看了使人哀伤。在此,诗人以“惊鸿”来喻指如洛神一般美丽的前妻,让世人明白:如此美丽活泼的生命,却被无情的社会所吞噬毁灭,这才是人类的巨大悲剧。第二首以抒情为主。唐氏已去世多年,沈园之景也黯然无光。诗人年事已高,行将就木,本该“当于万事轻”、“妄念消除尽”。但只要一踏上城南之路,一见到沈园熟悉的景色,便禁不住老泪纵横。一个将要化为一抔稽山之土的老人,追怀年轻时的往事,尚不能遏制泫然而下的泪水,可见这一爱情悲剧对诗人一生的伤害有多深!诗前三句蓄势之后,到“泫然”处,便像开闸之水一样,表现得更汹涌激荡了。这一首中的“沈园柳老不吹绵”,看似写景,实是衬情:沈园之柳衰败到春风之中也无绵可吹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一层意思。沈园三易其主,固已成为历史遗迹。沈园的柳树也衰到极点,可诗人却无法忘情于沈园、忘情于前妻。天若有情天亦老,而诗人乃是六根俱全的血肉之躯,在将要走尽坎坷失意的人生之路时,将是何等的感受?这又是一层意思。难怪面对心爱人的“遗踪”,千种失意、万般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只能“惟有泪千行”了。《沈园》二绝不愧是成功的言情之作。诗中,黄昏凄厉之景、苍颜白发之人与感时伤逝之意三位一体,情景交融,惨目惊世,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悼亡诗之一。诗歌史上,善言悼亡的诗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正如陈衍所言:“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宋诗精华录》)然而,每当读这些诗的时候,感叹之余心里总会产生一个强烈的意愿:但愿沈园诗是爱情悲歌中的最后一曲《广陵散》!陆游和唐琬本是夫妇,后因陆母不喜欢唐氏而被迫分离。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末,他们又偶遇于沈园。陆游感伤之余,便在园壁上题了《钗头凤》一词。这两首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诗人已经七十五岁,距离沈园之邂逅亦四十余年了,可是诗人的深情却如桥下的一泓春水永远在波荡着。直到八十三岁、八十四岁时,他还在《禹祠》中写出“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颓垣墨数行”,在《春游》中写出“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那样的诗句。这亦就是为什么一个谨守纲常、孝顺母亲的大诗人,一再地把水鸟姑恶当作专题来写的缘故。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沈园》云:“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意即人生不应有此事,诗歌史上不可无此诗。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淮上舟中。考进士时,因名列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被黜免。秦桧死,始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出任夔州通判。任满,往南郑,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南郑临近大散关,距宋金分界线不远,有些在金人营中的汉人将吏,便以蜡丸向他密递消息。同时,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取中原。这是他创作生活上一个很重要时期,他自己认为从那里得到“诗家三昧”,后来连听到蝉声亦要想起南郑。王炎被召东归,他应四川制置使范成大之邀而入蜀,任参议官。他以细雨骑驴的诗人之身,成为范成大的文字交,又爱蜀中俗厚才众,因名其集为《剑南诗稿》。后返临安任京官,至七十九岁回到故乡。自此流连山水,交接老农,写了不少田园诗。但他仍念念不忘于沦敌的中原,念念不忘于地下的唐琬。在《示儿》中,他遗憾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禹寺》中,他怅惘的是“尚余一恨无人会”。这是他晚年心头两大隐痛,却亦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澈而完整的老诗人影子。卒时八十五岁,适值除夕。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则作八十六岁。非。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实存九千一百三十八首),但写得最多的年代却是八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前者四七八首,后者五九九首(见欧小牧《陆游年谱》)。南渡以后一些诗人中,对汴京沦亡,权奸误国的痛心局面,大都有所反映和发抒,但幅度如此广阔,感情如此强烈,而且贯彻始终的却是陆游。清代御选的《唐宋诗醇》,于汴宋只选苏轼,于杭宋只选陆游,除了艺术成就之外,亦因为“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的缘故。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甚至认为陆胜于苏,这亦说得偏了。就“诗味”论,陆诗毕竟不如苏诗。促成陆诗这种感激悲愤之诚的,一是他少年时受父亲陆宰及其朋友感慨国事的议论的影响。二是从军和宦游生活的实践,使他对大地山河加深了热爱。三是对秦桧的痛恨。他在《自赞》中曾说“名动高皇,语触秦桧”。他为韩侂胄撰《南园记》,固然有主观上的迁就权贵的因素,亦因为韩氏是主张北伐的人。四是他曾受业于曾幾,曾幾亦是反对和议,与秦桧不合而罢官。陆游在创作上受曾幾影响不大,但门墙熏陶,对他的立身报国自有重大影响。五是杜甫的间关万里,扈跸老臣的艰苦忠挚精神对他的激励。从诗的形式看,毋宁说,他是接近于白居易的。他在《何君墓表》中说:“锻炼之久,乃失本指。斫削之甚,反伤正气。”这一主张,在他诗歌中大体上是做到了,例如他的律诗以对仗工使事切见称,却很少有雕琢纤巧的毛病,晚年则趋向平淡。可是陆游的诗做得太多了,因而不少诗的用词、造句与命意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地方,朱彝尊、赵翼都曾举出用词之重复,如“身似”、“心似”、“身如”、“心如”、[1]“迹似”之类,有的甚至一句重见于两诗中,如《冬夜》的“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在《枕上作》中只将“残灯”改“孤灯”,“槁叶”改“枯叶”,在《郊行》中“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平”,在《寒夜》中上句改为“市有歌呼知岁乐”,下句一字不易。这类例子还很多。贺裳在《载酒园诗话》续编中说:“予初读《瀛奎律髓》……得务观一篇,辄有洋洋盈耳之喜,因极赏之。及阅《剑南》全集,不觉前意顿减。”就因读了全集之后,重复之处太多了。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指出“古来大家,心思句法,复出重见亦无如渠之多者”,又举“文气不接,字面相犯”之例,“如《秋夜示儿辈》首句云:‘难知垂老叹途穷。’而中间侈陈乡村鱼米之乐,则奚以叹为?”参考^http://www.chiniurou.com/发布于 2022-11-01 15:31陆游古诗​赞同​​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诗词诗词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意思_全诗赏析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意思_全诗赏析

首页 > 诗词鉴赏 > 诗词名句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相关内容: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万古云霄一羽毛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诗词名句

热门文章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古诗文网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

远赴人间惊鸿宴,谈笑风生不动情。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

恰似人间惊鸿客,墨染星辰云水间。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

——吴文英《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

——柳永《临江仙引·画舸》

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

——苏轼《哨遍·春词》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

——吴文英《八声甘州·和梅津》

莫遣惊鸿飞去。

——刘克庄《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

下一页

上一页

1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微信扫码登录

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

X

沈园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_陆游古诗_古诗文网

沈园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_陆游古诗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宋代·陆游《沈园二首·其一》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c69e5720e858.aspx

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宋代〕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依然碧绿的春水,曾经照映出她那么美丽的身影。

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

阅读全文 ∨

鉴赏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2、

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简析

  这首诗是《沈园二首》中第一首,诗人回忆沈园相逢之事,触景而生的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其当时心境的反映,此句渲染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仍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体现

阅读全文 ∨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efd5da0ed1a1.aspx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456篇诗文 ► 706条名句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鉴赏|赏析 - 宋代诗词评析 - 可可诗词网

《沈园二首》(陆游)原文|鉴赏|赏析 - 宋代诗词评析 - 可可诗词网

网站首页

唐诗精选 诗词大全 年代诗词 诗词三百首 诗词作者 诗词鉴赏 诗句名句 诗经译注 名言名句 古诗文赏析 诗词归类 学生诗文 诗歌大全 古籍古文 诗词典故 诗词文章 诗词考题 图文诗词 每日诗词 散文・美文

汉语・成语

主页 > 年代诗词 > 宋诗评析 >

《沈园二首》(陆游)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宋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二十岁左右与唐琬结婚,彼此恩爱,伉俪相得。但因不容于陆母,被迫离婚。这个封建家长制造成的爱情悲剧,使陆游甚感痛苦。数年后,他在沈园偶然与已经改嫁的唐氏相遇,曾题词壁间纪事。不久,唐琬就郁郁去世。陆游晚年两次重游沈园,回忆这段往事,总是十分伤感。第一次是绍熙三年(1192),陆游六十八岁,上距与唐琬相会于沈园已四十年了。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想向唐琬一诉多年来的思念之忱,但幽明路隔,无法传到。第二次是庆元五年(1199),陆游已七十五岁。他与唐琬离异,此恨绵绵,终身难以忘怀,于是又写了这里所选的两首绝句。“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陆游此次重游时,沈园已三易其主,初归许氏,后又属汪氏。这次旧地重临,无复旧观,语下有时移事去的隔世之感。斜阳画角渲染环境气氛,衬托陆游此时感怀悼亡的悲凉心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说只有桥下的一湾春水,曾经是唐琬临流照影之处,但春水依然,人、影俱亡,不禁使他流连哀伤。“梦断香消四十年”,四十年不是指与唐琬重逢于沈园,而是指唐琬亡故。“沈园柳老不吹绵”,表明历时之久,且寓有地老天荒之感。“此身行作稽山土”,指自己行将老死,骨朽后化为故山之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尽管往事久远,自己也不久人世,但凭吊遗踪,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陆游此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可谓尘缘已断,但对这少年情事,却终身长忆,一往情深,凄惋欲绝。因此这两首诗写得沉厚深挚,哀感动人。此后陆游还有怀念唐琬的诗。开禧元年(1205),陆游八十一岁,于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作诗两绝: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至死不忘受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早年的情侣,可见他与唐琬爱之笃,和被迫离异所受创痛之深了。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子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也。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盖庆元己未岁也。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 “枫叶初丹�w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

下一篇:《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七)》(刘子��)

上一篇:《河北民》(王安石)

发布时间:2019-05-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niandaishici/songshi/60427.html,转载请保留。

今日更新

《三衢道中》(曾几)

[2019-05-13]

《东马塍》(朱淑真)

[2019-05-13]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2019-05-13]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严羽)

[2019-05-13]

《临平道中》(道潜)

[2019-05-13]

今日推荐

公众号

点击排行

1《戏答元珍》(欧阳修)

2《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3《过零丁洋》(文天祥)

4《登快阁》(黄庭坚)

5《骤雨》(华岳)

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

7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

8《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9《题西林壁》(苏轼)

10《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精彩图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可可诗词网:

致力于传播中国诗词文化!

人生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

诗句大全

可可人物网

食功效

汉语成语大全

微百科